首页
集团概况
集团简介
董事长致辞
企业架构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商务联系
人才招聘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报道
视频展播
通知公告
西江论坛
行业知识
地方动态
工程案例
装饰装修工程
水利工程
建筑工程
市政工程
公路工程
分支机构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公益慈善
企业愿景
员工风采
党群建设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
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
行业标准
财经法规
地方政策
其他
合同范本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报道
视频展播
通知公告
西江论坛
行业知识
地方动态
重庆发文:加速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
【发布时间:2021-01-07】
构建轨道多层次、高速多通道、航道千吨级、机场双枢纽、管道一张网、寄递村村通、运输一体化
推动重庆、成都加快形成“高铁双通道、高速八车道”的复合快速通道,全力打造“多向辐射、立体互联、一体高效”的4个“1小时交通圈”
主要指标>>>
●高速铁路
在建及运营规模超过1800公里
●普速铁路
运营里程超过2100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
中心城区城市轨道线网运营里程力争超过500公里
●高速公路
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
●普通干线公路
省道三级标准以上比例达到72%
●农村公路
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率达到95%
●城市道路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里程达到5800公里
●水运
四线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2亿吨
●机场
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5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45万吨以上
●能源管道
全市天然气骨干管道力争达到5500公里,成品油年供应能力力争达到1000万吨
●邮政快递
全面巩固邮政“村村直通邮”,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重庆日报消息,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前,市政府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力争三年投资4200亿元,开工干线(包括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管道等)6500公里,全力建设9大基础网络,实施40项百亿工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先行。”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该《方案》,将加速构建轨道多层次、高速多通道、航道千吨级、机场双枢纽、管道一张网、寄递村村通、运输一体化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推动重庆、成都加快形成“高铁双通道、高速八车道”的复合快速通道,全力打造“多向辐射、立体互联、一体高效”的4个“1小时交通圈”,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据介绍,这9大基础网络,包括建设四网融合、互联互通的轨道网络,建设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道路网络,建设通江达海、联动协同的水运网络,建设引领内陆、辐射全球的航空网络,建设干支互通、保障有力的管道网络,建设联通区域、普惠城乡的邮政网络,建设衔接高效、多式融合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人享其行、货优其流的运输服务网络和建设创新驱动、智慧绿色的智能交通网络。
实施过程中,重庆将按照双核引领,区域联动;开放创新,链接国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协同,合力推进建设原则推进。
“该《方案》也是重庆立足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该负责人说。
相关报道:
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9大基础网络 重庆这样建
市政府日前印发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力争三年开工干线(包括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管道等)6500公里,全力建设9大基础网络。9大基础网络如何实施?将启动哪些重大工程?完工哪些重大项目?1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旨在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打造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未来,重庆、成都将加快形成“高铁双通道、高速八车道”的复合快速通道,即成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两条高铁通道;通过拓宽改造成渝高速、渝遂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双向八车道的高速通道,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 打造“四网”融合轨道网络
分工合理、衔接顺畅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分工合理、衔接顺畅的多向出渝大通道,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交通需求
高速铁路:畅通多向出渝大通道
目标:高速铁路在建及运营规模超过1800公里,全力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
举措:新开工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渝万高铁(已于去年开工)、成达万高铁(已于去年开工)、渝宜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联络线。建成郑万高铁重庆段。
加快建设渝昆高铁、渝湘高铁中心城区至黔江段,重庆北站南站房改造、重庆东站等铁路枢纽建设,打造一体化无缝换乘枢纽体系。积极推进兰渝高铁、渝贵高铁,重庆至广安、重庆至自贡至乐山等城际铁路。
货运铁路运输干线:拓展完善铁路出海、出境大通道
目标:到2022年,建成普速铁路293公里(含成渝铁路改造工程重庆站至江津段),全市普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2100公里。
举措: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推进兰渝高铁前期工作,释放兰渝铁路货运能力,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水平和运营效率。
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极推进涪柳铁路、广忠黔铁路、川黔铁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南向货运能力,减轻长江航运压力,有力助推重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
面向长江经济带,加快推进成渝铁路改造工程(重庆站至江津段),积极推进沿江铁路、达万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畅通铁水联运通道,加快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
市域铁路: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目标:着眼构建主城都市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镇空间,推进建设一体融合、互联互通、环射结合的市域铁路系统。
举措:加快建设璧(山)铜(梁)线,建成通车江(津)跳(蹬)线,推进永川线、都市圈环线等,加快实现主城新区城市间、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间直联直通,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城市轨道:提速成网计划
目标:到2022年,中心城区城市轨道线网运营里程力争超过500公里。
举措:开建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段、6号线重庆东站延伸段、15号线等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南段、5号线北延伸段等项目。全力推进TOD综合开发,强化轨道站点与常规公交无缝衔接、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
2 道路网络
层次分明、覆盖广泛
畅通对外高速公路通道,优化城际快速路网,推动毗邻地区互联互通,加快完善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网络,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强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与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一体化衔接,有力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高速公路网络:加宽加密,加快构建“三环十八射多联线”
目标:到2022年,力争开工建设高速公路8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70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7个,其中川渝间一体化通道达到16个。
举措:开工建设成渝高速加宽、合川西环、开州至梁平、重庆至赤水、秀山至印江等项目,加快建设渝遂高速北碚至铜梁段扩能、渝湘高速巴南至彭水段扩能、云阳江口至龙缸、彭水至酉阳等项目,建成黔江至石柱、南川至两江新区、大足至内江等项目,全面缓解射线通道交通压力,有效加密“一区两群”高速公路网络。
普通公路:完善网络
目标:到2022年,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40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2万公里,普通省道三级标准以上比例达到72%,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率达到95%。
举措:有序推进川渝省际国省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实现毗邻地区G210等11个普通国道出口通道达到二级标准、S105等12个普通省道出口通道达到三级标准。加快推进“一区两群”内部干线公路提档升级,改造一批串联重要枢纽、旅游景区且交通量大的国省干线公路,基本实现中心城镇间由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联通。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络:加速完善
目标:到2022年,新开工建设城市道路80公里,建成110公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里程达到5800公里。
举措:开建陶家隧道、鹿角隧道、黄桷坪长江大桥、茶惠大道、李家沱复线桥南北引道等项目。加快建设新燕尾山隧道、金凤隧道、一纵线中心站至狮子岩段等项目。
建成白居寺长江大桥、水土嘉陵江大桥、二横线西段、二纵线华岩至跳蹬段等项目,打通跨江穿山交通瓶颈,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加密次支路网,打通“断头路”81条,完善路网结构,提升市民出行环境。
主城都市区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强化一体化衔接。
目标:强化高速公路与城市骨架快速路网一体衔接,形成快速转换网络。
举措:开建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加快建设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等中心城区高速公路进出城通道项目。积极推进两江新区至涪陵区(龙头港),中心城区至永川、合川、綦江-万盛等支点城市快速通道项目等。
3 水运网络
实现通江达海、联动协同
健全以长江干线为主通道、重要支流为骨架的航道网络,加快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加强港口分工协作,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港口群,着力打造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加强成渝地区航运体系统筹分工协作,提高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服务水平
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干支联动、畅通高效的长江上游航道网络,全市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2亿吨,全面支撑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基本形成。
举措:实施长江干线朝天门至涪陵段航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建成渠江重庆段、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黛溪河等航道整治利用工程,提升支流航道互联互通水平。
开建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洛碛作业区一期等项目。建成忠县港区新生作业区一期等项目。加快江津港区珞璜作业区改扩建、涪陵港区龙头作业区二期建设等项目。谋划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水港”。
加快建设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乌江白马、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工程等项目,积极协调国家加快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4 航空网络
引领内陆、辐射全球
目标:到2022年,全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5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45万吨以上。
举措:开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已开工),建成武隆仙女山机场(已完成首飞),开建重庆新机场、潼南通用机场等项目,建成万州五桥、黔江武陵山机场改扩建工程,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共同打造双核驱动、内陆引领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体系。
研究布局万盛、城口等支线机场,加快构建以“枢纽机场为核心、支线机场为支撑”的运输机场布局体系。积极推进开州、忠县等一批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5 管道网络
形成内联外畅油气管网格局
目标:到2022年,全市天然气骨干管道力争达到5500公里、成品油年供应能力力争达到1000万吨。
举措:天然气管道方面,围绕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建设,推进川南-渝西天然气管道建设,实现资源就地上载、就近消纳。开建渝西天然气管网,完善“四环二射”市域输气管网,加快铜锣峡、黄草峡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形成以国家管网为骨干、储气库基地为中枢、区域支线为辐射的蛛网式管网格局。
成品油管道方面,强化綦江-重庆成品油管道运营管理,加快推进中航油西南储运基地及长寿-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油管道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国家规划建设沿江成品油管道,谋划陕西入川渝成品油管道项目,以提高成品油有效管输能力,突破成品油三峡大坝“过闸”瓶颈。
6 邮政网络
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目标:到2022年,全面巩固邮政“村村直通邮”,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举措:加快完善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和完善邮政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普惠城乡、联通区域、辐射国际、高效衔接的寄递基础网络。加快邮政快递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构建畅通便捷、经济高效、便民利民的区县、乡镇、村社三级寄递物流服务体系等。
7 综合交通网络
打造无缝衔接多式融合的枢纽体系
目标:建设衔接高效、多式融合的综合交通网络。
举措:集约通道资源,统筹铁公水空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加快推动重庆东站、科学城站前期工作等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和衔接高效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推进铁路专用线进重要枢纽型港区、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等。
打造物流多式联运集散体系,开建长运集团西郊总部物流基地,加快推进重庆空港物流园(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重庆交运物流基地(渝新欧物流基地)等货运枢纽和万州新田等枢纽港的集疏运铁路建设,建成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促进多式联运和港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周边货源组织能力,助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8 运输服务网络
开行公交化列车 发展“一单制”联运服务
目标:建设人享其行、货优其流的运输服务网络。
举措:通过开行公交化列车、加密发车班次、加大停站频次,探索推行川渝两地范围内铁路线路月票乘车机制,让旅客共享出行便利服务。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衔接融合,推广“一卡通”服务和二维码“一码畅行”,加快实现运营公交化。
加快构建便捷舒适的跨省城际客运体系,推广农村客运片区化经营模式或开通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加快构建川渝毗邻地区旅游环线、开通直达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直通车等。
依托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建设“1+5+N”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发展铁水、公铁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鼓励川渝两地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和“铁水联运”,常态化运行泸州港、宜宾港等至果园港的水水中转线路等。
9 智能交通网络
打造车路协同示范段和试验段
目标:建设创新驱动、智慧绿色的智能交通网络。
举措:建设石渝高速涪陵至丰都段车路协同示范段,建设渝合、永川至江津高速公路基于5G技术的车路协同试验段,开展大观、龙溪河等5G智慧服务区试点。积极推进涪江智慧航道、果园智慧港口建设。
同时,研究推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推动轨道交通跨线运行;推动综合交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川渝地区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中心等。
来源:重庆日报
上一篇:12月21日起重庆成都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
下一篇:重庆巫山发出首个施工许可电子证照
© 2017 重庆西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